Search

高雄市明天起將實施全日減壓供水,每月用水超過一千度的非工業用水戶要節水10%,工業用水戶節水7%,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高雄市明天起將實施全日減壓供水,每月用水超過一千度的非工業用水戶要節水10%,工業用水戶節水7%,只有醫療業者不在此限;自來水全日減壓供水後,未達節水目標的用戶會被優先鉛封。

經濟部也宣布4月6日起,台中、苗栗、新竹與北彰化等部分地區,將分兩區實施「供五停二」民生水措施,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分區限水措施。

台灣平均年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2.6倍,但台灣每3、5年都會面臨嚴重缺水問題,原因究竟為何會出現缺水?

經濟部給我們的解釋是:
去年沒有颱風來台,使得水庫蓄水不足是今年缺水的主因。

但台灣自民國84年啟用的屏東牡丹水庫;及民國105年位於雲林的湖山水庫開始蓄水外,就只有各地河川的攔河堰、水庫加高工程,水利開發新建工程與台灣整體水資源需求嚴重背離,再加上全國整體水庫淤積率高達29.59%,台灣缺水問題根本就是向天對賭,有颱風則以;沒颱風或雨量偏低,勢必缺水,而地球暖化全球極端氣候已成趨勢,缺水問題再不統籌改善就不是一場電影,而是一部又長又膩的連續劇。

民進黨政府5年多前強推「前瞻基礎建設計劃」編列特別預算8800億,其中「水環境建設」預計8年投資約2,508億元,剖畫「大幅降低淹、缺水風險,擘劃優質水環境」,當時勾勒美好的未來,經過5年,預算已經執行過半,依經濟部前瞻計畫最新報告顯示,有關水環境建設的執行,只有水環境亮點和打造親水空間等計畫,執行率達70%左右;而解決用水問題的開發伏流水和布建聯通管道達成率,卻只有15%左右。

顯然,民進黨政府對於興建「看得到」工程,比「看不到」工程有興趣得多,如今真正遇到需要水的時候,還是雙手一攤,怪給老天去年沒有颱風!

解決缺水問題,應該主要有四個方向:
首要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率。
台灣全年用水近7成在農業用水,民生和工業用水約各15%,農業用水經傳統灌溉渠道傳送,蒸發量損失達25%、渠道漏水再損失50%,從水庫到農田真正用於灌溉的水只剩下25%,只要改善灌溉渠道省下2成農業用水。

其二提高再生水效率。
全面建設汙水處理回收廠,一方面可以解決環保問題,同時也解決了用水不足的問題,依據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教授估計只要投入約六百億,建設六十座左右的汙水回收處理廠就足以供應工業用水,這些經費與現在前瞻計畫治水的規模做出相應的調整,應該沒有問題能夠達到一定成效。

其三建構雨水回收。
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係將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予以截取貯存,主要是以屋頂、地面集流為主,適用在農業灌溉上或做為工業、民生用水之替代性補充水源,讓天上落下的雨水,不再是城市與道路的負擔,而是被我們好好珍惜的水資源。

其四聯通管道系統。
聯通管道系統可將台灣雨量集中在南北向中部輸送,尤其北北基在冬季東北季風帶來的雨量,可以充分分散到台灣其他地區,暫時替代水庫部分供水,其他地區水庫則有更多蓄水可用在枯水期,中部水庫供水緊張可得到大部份緩解。

治水與缺水兩者相輔相成,是台灣長期困擾問題,台灣地形先天條件不良,豐水期與枯水期雨量相差距大,再加上大型水庫因種種問題難以新建的情況下,利用現有水資源,政府應做全盤且長期計畫,不該有「淹水問天、缺水鑿井」的短視做為,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治水與缺水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,今天不做明天一定後悔,但後悔不能解決問題,消極只會讓事態更加嚴峻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